首页 | 基地简介 | 研究方向 | 机构设置 | 科研项目 | 学术活动 | 科研成果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基地本硕博学术研讨周周会第9次活动顺利举行
2018-09-25 15:59     (点击: )

2018年9月20号上午9:30-11:30, 本硕博学术研讨周周会“知用学坊”2018年第9期(总第14期)在基地510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汉英词典自指义项设立问题探究——以‘翻译’一词为例”。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生(2018届)张俊主讲,基地专职研究员兼副主任李良炎博士主持。

报告中,张俊首先介绍了学界有关自指义项处理的难点和理论上的争议,并指出“语义不变,词类不变”的简约原则已经对汉语词典和汉英词典编纂中的词类标注、义项设置及例证用法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词类标注和义项设立体系混乱;兼类和自指义项数量被人为减少;所标词类与例证用法相悖。

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并借助国家语委语料库,张俊以“翻译”一词为例,对其使用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发现:“翻译”一词不仅具有自指用法,而且其自指用法还具有较高的个例频率(占名词总用法的44.4%)和较为丰富且固定的类型频率(在“NP+(的)+翻译”、“翻译+(的)+NP”、“Adj+翻译”以及“VP+翻译”等结构中均有出现)。因此,其自指义项应当单独设立,从而使其释义和词类标注更加系统、全面和科学。

张俊指出,汉语界在对待词类问题上,普遍秉持“词义不变,词类不变”以及“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性原因。而汉语词类研究历来注重理论思辨,而较少从基于语料库等一类大数据调查入手,这一研究传统或方法则是导致词类理论研究和标注实践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直接原因。因此,无论是在词类研究,还是在词典编纂实践中,研究人员都要充分尊重语言使用现实,明确概括词和个体词之间的关系,不可一味地遵循“简约”原则,从而人为减少兼类和义项数量,导致词典间在词类标注和配例上矛盾频出。

报告结束后,现场老师和同学就自指义项设立、词类标注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2017 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