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地简介 | 研究方向 | 机构设置 | 科研项目 | 学术活动 | 科研成果 | 文档下载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2018-03-12 09:42     (点击: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创刊于2001年,属于内部刊物,每年两期。该刊与国际国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严格规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

主要栏目:语言认知研究、外语教育与技术研究、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语言测试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语言信息处理研究。

一、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1. 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的研究或述评;

  2. 外语教育理论与技术相关的研究、述评、实验或调查报告;

  3. 外国文学与文化相关的研究及与中国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

  4. 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的分析与评论;

  5. 翻译理论与方法及翻译史相关的研究或述评;

  6. 语言测试相关的研究或述评;

  7. 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的研究或述评;

  8. 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相关的研究或述评;

  9.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书刊评介、新书简介、札记、访谈、报道等。

    二、论文10000字以内,书评、札记、访谈5000字以内,简介、报道等3000字以内。论文格式详见“本刊格式要求”。

    三、由于匿名审稿的需要,作者姓名和单位不能写在标题下或正文其它位置。请在来稿末尾另起一页,写明作者的姓名、单位、学历、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箱、邮寄地址、研究方向等。来稿可以附作者简历一份。

    四、本刊将及时处理来稿并回复作者。如果三个月后无录用通知,作者可以另作处理。来稿恕不退还。

    五、来稿一经发表即赠当期刊物1册。

    六、本刊只接收电子版,发送至编辑部电子邮箱。

    地址: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院楼B1513

    邮编:401331

    电话:023-65678600

    电子邮箱:langcola@126.com

     

    ~~本刊稿件格式要求~~

    1.稿件组成部分

    ▲中、英文题目

    ▲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出生年份、研究方向、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摘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选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3-5个。

    3.正文格式

    1)小标题一般占一行,居左;段首小标题前空两格。

    2)层次编码请用11.11.21.3……格式。

    3)正文请用5号字样打印。引文务请核实无误,并标明出处。

    4.注释

    分附注、脚注和夹注三种。

    1)附注: 一般注释采用附注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释处右上方按序加注数码123、、…

    …,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头 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2)脚注: 对标题的注释或对全篇文章的说明以脚注形式处理,注号用*。而不用阿拉伯字,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横线。其他同一般注释。

    3)夹注: 夹住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用其姓)

    (1). (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如:不少中国学者也同意“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上相同” (Nida & Taber, 1969: 12)

    (2).作者姓/ (年代:原文页码)

    如:Bassnet(1991: 14)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将语言比作“文化体的内在心脏”

    (3). (作者姓/名年代)

    如:选择什么字眼,既反映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也说明了说话者的地位和身份特征(黄国文, 1999).

    (4).作者姓/ (年代)

    如:Cafford(1965)以系统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对等论”。

    5.参考文献

    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另请在每一文献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列。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列。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以正体书写,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每条顶格写,并编号与第一行字排齐。如:

    [1] Bonikowska, M. 1998. The choice of opting out [J]. Applied Linguistics, (9): 36-55.

    [2] Searle, J. R. 1991. Indirect speech acts [A]. In Davis, S. (ed.), Pragmatics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Sperber, D. & D. Wilson.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4] 程雨民. 1993. 语用分析如何介入语言理解 [J]. 现代外语(4): 55-66.

    [5] 何兆熊. 2000.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2017 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 版权所有